我對化妝打扮這件事開竅得很晚,小時候唯一一次偷用媽媽的化妝品,好像就是口紅。
媽媽的梳妝檯有三面鏡,每一面鏡子打開來,後面都有高矮不一的間隔,可以放不同化妝品;和鏡子成一體的木桌也配置兩個抽屜,裡頭擺滿髮飾等物,可見她妝扮用品之琳琅滿目。
印象中我拿出媽媽的口紅後,彷彿是因為覺得顏色太豔,不知該怎麼駕馭而輕輕抹一層就作罷。不像我小妹曾直接用到折斷又裝回去,很「狼」,哈哈!
一直到升上學院唸書,我和幾位好友一起擔任「選美賽」籌委時,才彷彿是第一次真正給自己化妝。再後來則是同學的婚禮,畫得兩頰紅紅,眼影深褐,很嚇人。
這些跟化妝有關的記憶都很鮮明,還有照片存證,每次翻看都能讓自己莞爾。畢竟從小到大又打藍球又步操,總是曬得一身黑,心思都在這些活動上,怎麼懂得化妝扮美?所以我媽總叫我「乾埔型」(閩南語)。
直到踏入電視台工作了,化妝這件事才因上鏡而變成我生活的一部份。當年那個「男仔頭」現在還是男仔頭,只是成了會化妝的男仔頭,似乎有那麼一點進步的意味。
如果我媽還在,她一定會說:「阿亭啊,查某定著要知曉化妝淡薄,安捏嘛咔著!」